毋庸置疑,溫泉產品是康養度假之標配,甚至說是頂級配置。溫泉產業有“三養”:一是以放松身心、休閑娛樂為目的的溫泉休養;二是以溫泉為介質,綜合東西方各種養生方法的保健養生體系,取得維護健康、保持青春、美容美體功效的溫泉保養;三是充分利用溫泉礦物元素的醫療功效,以現代醫學和水療技術為基礎的溫泉治療康復體系,達到預防疾病、恢復健康、治療疾病功效的溫泉療養。本文所說的三個趨勢應該是基于溫泉“三養”功效和市場發展的基本判斷。
【正文】
溫泉縱觀全國溫泉企業發展態勢,已經從2006年前后的風生水起,逐漸變成近年來的謹慎入市,投資規模也從追求高大上逐漸向特色突出、主題鮮明及地產和旅游綜合體項目配套方面發展。
2013年,以國家經濟新常態和中央八項規定為轉折點,溫泉、酒店等旅游產業的發展出現時間拐點,在此時期,國內溫泉旅游產業進入業態結構調整期。近年來,溫泉酒店業競爭持續激烈,整體進入微利時代,普遍的溫泉、酒店業盈利水平呈現下滑趨勢。出現這種情況,既是受到國家宏觀政策影響所致,也是產業發展進入成熟階段的必然結果。
目前溫泉產業普遍面臨一個“阿喀琉斯之踵”:按相關數據調研,不少溫泉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會面臨一個盈利周期性的問題,這個規律已經十分明顯。
在開業后的3-5年,如果沒有新產品和新業態的補充,企業將進入盈利瓶頸,市場份額將逐年下滑。主要原因是:由于前些年溫泉行業的井噴式蓬勃發展,造成目前許多溫泉的業態同質化與游客需求多樣化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導致項目“高大上”、“大而全”,但缺乏鮮明特色個性不足,導致游客持續追求的“新、奇、特”的心理訴求無法得到滿足,出現對產品的審美疲勞,如果再加上運營管理和營銷的痛點無法有效解決,造成很多溫泉企業開業后度過3年的黃金期后就難以吸引更多游客。
一、溫泉產業進入轉型升級階段和
商業模式推陳出新階段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人的旅游消費觀念已發生重大轉變,他們對旅游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多且向個性化、體驗式方向轉變,由此倒逼溫泉企業開始思考商業模式的創新和變化。
目前,傳統的“酒店+溫泉”“溫泉+地產”的業態已難以構成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打造個性化和多元化的旅游目的地成為溫泉企業的共識。
在這一共識下,2010年起,不少富有遠見卓識的國內溫泉企業老板已開始進行了溫泉業態的革新和積極探索:他們在現有溫泉的資源基礎上,不斷疊加新的旅游要素,如主題樂園、水上樂園及親子活動、美食節慶等內容來不斷豐富溫泉旅游地的體驗感,逐漸形成了多元化與多樣性的“溫泉+產品”組合。
可以預見,在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中國溫泉產業將進入產業結構性調整期,溫泉產業單一的商業模式開始被多元化的商業戰略所取代。一些經營效益差、管理落后的溫泉企業或破產或被兼并、被重組將不可避免,而活下來的溫泉企業也將更加注重節能降耗,更加注重創新產品體系和商業盈利模式,更加注重消費者需求。
二、量身定作、定制化溫泉的出現
有可能改變市場格局
細分市場,跟進需求開發特色產品,是溫泉旅游大眾化發展的必然趨勢。調查表明,當下針對中年男性、兩性、家庭群體、老年保健和中小型商務群體的定制溫泉旅游產品最受追寵。對此,海森公司已經掌握了一種定制化溫泉的發明專利。
該發明是在大量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根據用戶多樣化需求打造溫泉環境中的視覺模塊、聽覺模塊、嗅覺模塊、味覺模塊和觸覺模塊五個模塊,利用人造溫泉發生器控制溫泉池的水量和溫度;該技術不依賴地熱資源和泉水資源,能在全國各個區域打造出各種水質和療效的溫泉,給游客帶來豐富的全方位的多感體驗。
對區域市場進行細分和研究,對同一區域細分市場的消費游客再進行細分和研究,針對不同的年齡、消費能力、偏好提煉消費需求,并通過市場的檢驗進一步提煉,形成定制化產品,相信這也是新時期溫泉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
三、溫泉產業有向養生養老產業的發展趨勢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轉型、國家計生政策的調整和國家健康產業的進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社會將逐漸進入“未富先老”“邊富邊老”的老齡化社會。
在新時代的養生,絕不是單純的“養生”,而要和休閑相提并論,利用休閑來調節心態,解郁強身。休閑養生產業以中國傳統養生文化與現代休閑理念結合為背景,以健康長壽為核心,以養生文化為靈魂,以養生產品和養老服務為支撐,以養生資源的開發和養生市場的運營為主體的人文生態型產業。
21世紀的新興“休閑朝陽產業”養生養老產業正在成為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溫泉產業應該看準溫泉養生養老產業的發展趨勢,借力而為,順勢而動,才能打造溫泉企業的產業鏈條,形成新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