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都是有功能呢,要不然為何總在開會呢,當然不能沒完沒了,要反對文山會海,要保證5/6的生產時間,業務是公司的90%。當社會大了,當企業大了,可能就會喜歡開會,當然地方與地方也不同。覺得“連邦會議”一共有5個功能,這些個功能雖然彼此關聯,內容有重疊,但還是可以相互區分的。
第一是促進員工有點壓力但可以獲得挑戰性的快感。“連邦會議”不是為了批評,而是為了交流,也不是溝通,是在引導敬業,以讓人認真于每一天。會議以肯定為主,可以小小地表揚,以讓希望可行。因而每次會議對員工來說都有那么一點點壓力,當然不是壓力山大,還有種渴望感在其中呢,也有點挑戰性,當然讓人從中也能獲得點快感。
第二是讓員工成為一個整體,以維護共同的“飯碗”。會議還可以讓大家彼此知道,知道大家都在做什么與想什么,這也叫知己知彼方可團結,也能形成崗位而讓人找到自己的角色,即角色位置是整理與磨合出來的,這樣也可以實現人力資源的有機整合。每個人由此也知道了公司在做什么在想什么,以讓自己的行為吻合公司當下的大政方針。
第三是通過會議可以體會每周的意義,懂得時間。即不能讓每一周都是一樣的,不要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而是讓自己與事情每周都有進步,進步可以不大,但不能沒有。當然從個人生活來說,日出日落,春去冬來,那個時間是可以輪回的,那是生活的時間,還不同于我們在工作中的時間??傊巧羁梢灾貜?,但業務需要進步。
第四是鍛煉思維,鍛煉表達,鍛煉分析問題的能力。第一次講可能是語無倫次的,手忙腳亂,但慢慢就好了,慢慢就都是淡定君了,但我們的思想依然強勁而活躍。在現在且不論工作內容,通過每周例會,每個人的表達能力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提高了。但也必須承認,確實是有人表達能力強,而有些員工說得話不長,就說幾句話,雖然人很樸實,工作也踏實,但在語言表達上還是有上升空間的。
第五是讓大家觀察,可以觀察彼此,也可以觀察董事長。有人講自然就有人聽,自然也有人觀察,不要放棄觀察的機會,因為觀察也是種學習,那是人的學習。當然模仿也是學習,但與觀察相比,模仿或稍微水平低了點,因為靈長類的猴子就很會模仿,即模仿在動物界還是高水平的。有時候我們很著急于自己說,以至于急不可耐,以至于都聽不進臺山人在講什么,但沒到時候呢,還沒輪到自己講,現在是別人說的時候,因而要懂得傾聽,不該自己說的時候急也沒用,那還耽誤了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