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艷平(連邦溫泉文化顧問,珠海科技學院特聘教授,日本千葉大學博士)
高血壓與糖尿病是老人常見的疾病,可謂都屬于基礎病,因而降血壓與維持血壓平穩是老人們十分關心的話題,而什么有助于降血壓呢,包括吃什么與怎樣做等。血壓數值分為舒張壓與收縮壓,即高壓與低壓,關于高壓好理解,是指心臟把血液壓出心臟而讓血管承受的壓力,而低壓是啥意思呢,本人的理解是收縮壓即是保持血壓的能力,即雖然要降壓,但也不能讓血壓“掉”到了腳面上,要保持一個最低值以對抗重力。
換言之,血壓既不能太高,血壓高了讓人受不了,或可以導致血管壁上的斑塊脫落甚至出血,但也不能太低,也需要提著點,免得供不上養分與造成血液凝絮。就如人才培養一樣,既不能揠苗助長,但也需要提攜,就好像“扶上馬送一程”,不管不問與過度干涉都不好。
還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意味著握著的手太使勁不行,而不握也不行,應該使“中度的勁”,故干什么都要掌握好度。對于正常人來說,維持好正常的高壓與低壓,保持好那個區間就是那個度,而患高血壓病的老人有時是“失度”于血壓控制的,那就如行為“失范”,如出現了血壓過高就得采取藥物干涉,也可以通過生活調整而輔助性地控制好血壓。
關于泡溫泉有助于降血壓,本文給出以下四點分析。
第一,因為泡溫泉是可以躺下的,就有“寢湯”一說,或者坐下泡,那心臟的“泵”因此就不用使勁了,不用做很多的功,那就相當于降血壓了。我們知道,動物的個子越高則意味著血壓高,一般都是這樣的,如長頸鹿的血壓就高,據說可以達到200。其實在生活中也是,若是感到血壓高了,就可以躺一會兒以平復平復,心平氣和而不要劇烈運動,那血壓也就降下來了。
第二,泡溫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因為溫泉很熱,如此就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所以如此也就降血壓了。而關于這個原理,可要問詢于流力力學原理,即流速快的壓力就小。還如生命在于運動,即當我們散步走起來了,而不是跑,只是走起來而走開了,此時的血壓就可以降下來,大概可以降低10個數字吧,很多喜歡散步的老人都有這個經驗。
第三,泡溫泉時要承受溫泉的靜壓力,而外在的靜壓力是有助于降血壓的。很多患高血壓的人也都有這樣的經驗,即一旦今天的氣壓場為低氣壓,低氣壓天氣一般都是陰天下雨,此時就會感到不舒服,那就是血壓升高了,此時一般都會吃片藥的。其實也可以看看出水的魚就會理解的,即當魚出水了,魚感受到的壓力驟然降低,氣壓低于了水壓,這讓很多魚都受不了,盡管空氣中也有氧氣。
第四,泡溫泉讓人心情舒暢,感覺到了什么才是身外之物,讓什么都放下了,因而不會生悶氣,如此自然也就起到了降血壓的作用了。而人生氣為什么會升血壓呢,因為人一旦生氣就會加快新陳代謝,其還不是促進血液循環,當代謝出來的氣體與廢物多了,而因為生氣還讓通路變得狹窄了,血液因此就供應不足,而如此也就排泄不足而“淤積”了,此時的血“泵”就會使勁地“泵”以供應更多并帶走更多,但還力不從心,那自然就升血壓了。
以上,是本文基于人的理解,這是普通人的思考,而思考健康也是自然人的權利。人人都會得病的,都是患者或潛在的患者,因而人人有權利理解疾病,有權利闡述對病的看法。生命是復雜的,也是值得敬畏的,我們也敬畏身體,因而對生命的認識不只是個別人的權利。當然在認識中我們要尊重科學,要學習科學,但生命不只屬于科學,生命也屬于哲學、生活與文化,生命是屬于每個人的。